1796
義大利是迄今有紀錄以來最早出現羽毛交易的國家。
1860
匈牙利已有兩家商行從事羽毛貿易,至一戰爆發前有六家。
1896
台灣已從事羽毛輸出,全年不足2,000公斤。
1910
宜蘭商人劉其炎收集鴨鵝羽毛,以原毛狀態出口至香港。
1914
彰化和美鎮居民黃老隱設立羽毛精選廠,從事初步挑毛。
1918
日本人小園江太郎與日本陸軍部合作,在北投創設「台灣羽毛輸出振興會社」,成為台灣羽毛業產業自動化的先驅。
1930
波蘭政府頒布管控出口羽毛質量的法令,1935年起日趨嚴格;波蘭主要出口國是德國和斯洛伐克。
1936
二戰爆發前,台灣羽毛輸出量達43萬餘公斤。
1942
羽毛出口量因戰爭僅剩4,000餘公斤,在1943-1945年之間,出口停頓。
1949
北投業者與中南部業者組成五大公司,重整戰後產業秩序。
「台灣羽毛輸出振興會社」更名為「台灣省畜產公司北投羽毛精製廠」,為公營事業。
1950
韓戰爆發,美軍對羽毛睡袋需求大增,台灣成為民主國家中的重要供應地。
1960
60年代,西方國家對羽絨寢具需求大增。
1970
60年代,台灣紡織業發達帶動製衣業,在台生產羽絨衣和睡袋,光是羽絨衣出口至美達100多萬件;台灣開始向西德取經,鑽研相關知識。
台灣已成世界最大的羽絨加工基地。
1975
日本羽絨製品需求快速成長;台灣水洗羽毛技術快速改良,成為日本市場主要供應國。
1990
台商推動中國羽絨產業,中國成為最大羽絨加工基地與羽絨產品大國。
1990
90年代起,台灣業者前進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生產。
1993
台灣羽毛公會加入國際羽絨羽毛局(IDFB)。
2006
合隆陳焜耀總裁成為主席團成員,當選IDFB技術委員會主席
2013
CAS羽絨驗證制度正式上路。
2015
推動立法院三讀通過非都市土地變更作專案輔導畜牧事業設施計畫審查作業要點修正案:新增羽毛(絨)加工廠適用。
2019
在農委會輔導下,建置「T-TAS國產羽絨追溯制度」,與國際接軌。